你现在的位置:www.ynflower.org  >  所内新闻

我所承担的省科技攻关项目 “几种主要外销高档花卉的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示范”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05/7/7 0:00:00
  •   2005年6月24日,由云南省科技厅组织以中国科技开发院云南分院张敖罗院长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我所承担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几种主要外销高档花卉的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示范”进行验收和鉴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课题执行情况总结汇报,审核了相关材料。经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组织管理措施到位,技术资料齐全完整;人员上岗良好,并培养了一批从事花卉育种的科技人员,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内容,达到了立项设计时的总目标。专家组还认为,该项目执行中自育非洲菊新品种2个已获国家授权保护,3个正在审理,同时解决了4种花卉相关育种技术难点,并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项目实施获得的技术成果较多,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并通过成果鉴定。
      专家组同时建议:花卉育种工作周期长难度大,希望省科技厅今后在百合等重点方向上长期支持;在育种上除重点考虑鲜切花品种选育的同时,也适当开拓盆花等目标的育种;在以杂交育种为主的同时,适当开展诱变育种等方面工作。
      本项目于2001年立项,由“新品种的引种筛选及繁殖示范”、“非洲菊抗萎蔫病新品种的选育”、“花毛茛、银莲花切花及盆花型新品种的选育”、“百合新型品种的选育”4个子课题组成。通过4年的研究,完成了31个非洲菊新品种的引种筛选,重点推出5个新品种(水粉、蓝博、枪神、大撒拉斯、一点红),累计推广面积达2000余亩;完成了23个花毛茛品种的引种筛选,其中5个适宜云南气候条件且畅销的品种,示范栽培面积达20亩;完成了9个银莲花品种引进,试种面积超过5亩。建立了百合、非洲菊、花毛茛和银莲花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完成了百合、非洲菊栽培技术规程的编写,初步拟定出花毛茛、银莲花切花的生产技术规程。多次到宜良、晋宁、江川、阿子营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及培训,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为品种成功推广起了积极的作用,并有部分种苗出售到浙江、山东、天津、甘肃等地。
      引进、收集和保存了非洲菊(115个,其中野生种1个)、百合(149个,其中野生种30个)、花毛茛(23)、银莲花(引种45个,其中野生种14个,但栽培种的保存率较低)的抗性亲本及种质材料,开展了大量杂交组合试验。从20余万个杂交后代个体中,筛选出非洲菊优良株系50余个,其中5个自育品种(红地毯、靓粉、冬日、黄杏、温馨),申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红地毯、靓粉已于2005年1月获保护授权,另外3个品种正在进行DUS测定,将很快获得授权。尚有非洲菊、百合、花毛茛、银莲花杂交后代个体上万个,有望不断育出这几类花卉的新品种。这些自育品种的商品性状好,达到国际新品种水平,在适应性、抗逆性及抗病性方面略优于国外同类引进品种,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对非洲菊、百合、花毛茛、银莲花染色体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百合遗传背景分析方法和非洲菊抗萎蔫病分子标记系统,可应用于亲本材料亲缘关系分析及杂交后代选择,提供了部分品种的遗传背景分析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引进的不同色系8个花毛茛切花品种,7个银莲花切花品种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同时对云南的8个银莲花野生种进行了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繁育机制等分析。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望找出控制斑点有无、花色、抗性和花粉有无等性状的特征性位点,为杂种后代的早期鉴定和选择打下了基础。同时可有针对性地对亲本进行选配,减少杂交选配的盲目性,对提高花卉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组